日照圈(www.RiZhaoQuan.com)日照人自己的新闻自媒体网站,立足日照本土,聚焦本土民生,服务日照人民~

东港非遗寻访⑨|条编手工技艺

2019-05-17 09:46:48 投稿人 : 那一城 围观 : 1762 次 0 评论

项 目:条编手工技艺

地 点:陈疃镇南山村

被采访人:潘光学

图 / 文:林 丽

夏至后一日,天色薄阴,微风徐来。《礼记》中描述夏至物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因久旱不雨,行驶中见到沃野里的庄稼显得萎靡少力,亦有合欢、木槿满树夏花,正值花样年华。

这天, 我们往西行进,继续“走遍东港”——陈疃镇的非遗寻访。寻访的项目有:条编、虎头鞋的制作,和蒲扇的编制技艺。

南山村是陈疃镇东部的一个小村庄,巷陌交通,鸡犬相闻。我们顺着一条小河前行,去拜访条编手艺人潘光学(1964年出生)。进入院门,潘光学正坐在一块长木板上编织塑料篮子。我坐下后片刻,觉得潘光学长得神似宋小宝,黑瘦老实,一个标准的草根农民形象。

潘光学看见我们,放开手里刚编好底部的篮子。篮子用铁丝固定在瓦罐上,以约束其大小和形状。我们围坐在他周边,听他讲述简单的条编工序等。谈话中提及六七十年代,放在手推车两边的粪筐;用来囤积粮食的粮囤,缝隙是用牛粪来糊上;用来拾粪的架筐等等,在那时常见,那时会这个条编手艺的人也很多。通常农民收山时,还会收割蒲草、芦苇、腊条,冬季农闲时用来编织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间或出售,那时有句话叫“编筐编篓,拉巴人口”。

在潘光学19岁时,父亲潘月竹(1940年出生)教给了他这门手艺。据潘光学的母亲说,今年是父亲去世的第四年,去世前一年,父亲给潘光学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潘光学骑着这辆车走向了更远的地方——集市上,去售卖他编的提篮。大的16元,小的15元两个。我问他每月售卖的收入,他说两三百元吧。我问,那你能享受低保吗?他说是,就是钱不太多。

每年八九月份,潘光学照例会收割回来一捆捆的腊条。腊条是北方一种常见的灌木,具有柔而不折,纤维稠密,有较强的自然拉力等特点。编织成型后,不易劈裂和变形,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条编用材树种。目前,条编在东港的西湖镇、涛雒镇、后村镇,香河街道也有零星分布,因时因地各地使用的材料不同,有腊条、葛藤、竹子、蒲草等等,但编织手法有共性,常见的有“挑一压二”“挑二压二”等方法,潘光学以编织提篮为例,简述了条编的过程:

第一步,备料。一般使用前用水浸泡,新鲜的腊条一般晾晒一两天即可使用,干燥的腊条要浸泡一周,浸泡期间需要经常翻动,达到浸泡均匀的效果。

第二步,编织底部。先在地上排好经向条,用脚踩着编上纬向条,打好底,再将经条和纬条弯曲向上,在其上编上水平向条子。至于元宝形还是直筒形,全由水平向条子配合竖向条子的走向而定。

第三步,编到上口后,开始“拿沿”。这是所有条编的重要一环,有谚语说:“编筐编篓,拉巴人口,不会拿沿,饿煞一半。”打好底子后的条子向上弯曲并编上一些水平向条子后,就开始加倒插条。所谓倒插条,是按设计高度和拿沿要求,计算好条子的长度,将小头削尖,插到竖向条子中,当编到设计高度后,就用倒插条的粗头,按需要编成辫沿或绳沿(类似辫子或绳子的编法)。好的条编手必须手劲实足,没手劲的人编不出好产品。

第四步,加提篮把。

腊条的编织有季节性,腊条用完后,潘光学只能用塑料条子编织。所以他无法在我们采访时,演示用腊条编织的过程。潘光学指着院子里的一个架筐,一个提篮说,这就是我编的。

相对以前的采访,与潘光学的交流简单了许多,一是他的回答总是简短的归入沉默;二是我的担忧,生怕触及他的自尊。采访结束后我在小院里转了转,不到二十分钟的采访构筑不出潘光学的内心世界,我企图借助院子中间一棵矮小的蓝莓树,一棵栀子花,来打开别的话题,但是潘光学与母亲仍旧少言简语。

离开时,潘光学的母亲出门目送着我们。我回望着她,挥手,无意发现潘光学也移出了门外,坐在门角的一边。因为幼时的一场意外,潘光学再也没有站起来,他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残疾手艺人。

来源:文旅东港

推荐阅读:

粮食大清查普查工作进入全面检查阶段

他们是东港交警“网红”铁骑队!路上发生的这些事找他们!

来源:日照圈,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