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圈(www.RiZhaoQuan.com)日照人自己的新闻自媒体网站,立足日照本土,聚焦本土民生,服务日照人民~

国之重器“深蓝1号”背后:黄海三文鱼千亿产业如何“惊险一跃”!

2020-05-11 23:14:26 投稿人 : 那一城 围观 : 5218 次 0 评论

从技术上破解在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世界性难题,到用大型网箱验证在黄海养殖鲑鳟鱼类的技术路线完全可行,到商业化养殖“第一捞”出海,到三文鱼大规模深远海养殖产业化,“黄海冷水团优质鱼类绿色养殖”这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在最终迈向千亿产业的长途跋涉中,中间要经历多少“惊险的一跃”?

日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参加了由山东省政协组织的有关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情况分析会。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政产学研项目在通往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值得各方思考。

 黄海三文鱼“第一捞”上餐桌
这是一个接近山东省陆域面积的世界罕见浅水层冷水团,面积13万平方公里,5000亿立方米水体,相当于41.7万个大明湖。这个位于黄海中部的冷水团海域非常适合养三文鱼。

微信图片_20200511231819.jpg

2012年初,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黄海冷水团鲑鳟鱼养殖技术方案。今年谷雨过后,青岛市民已经可以网上下单,吃到由黄海养出来的三文鱼了。

“按1000立方米水量养一尾鱼,可养5亿尾;按每尾4公斤计算,就是20亿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50元,产值高达1000亿元。”这是董双林教授去年4月在接受青岛日报记者采访时算的一笔账。

“实际上,从整个产业链撬动的一二三产来说,它所创造的产值绝不止千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日前在黄海冷水团深远海养殖远程调研会上说,这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撬动了大型装备制造、海洋旅游、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物联网技术以及冷链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2018年7月,由民企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投资1.15亿建造的大型深海网箱“深蓝1号”下水;2019年7月,升级版“深蓝2号”开始投建。

微信图片_20200511231824.jpg

深蓝1号

2019年12月,由国内相关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黄海冷水团海域三文鱼养殖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这次验收验证了用大型深远海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三文鱼商业规模养殖的可行性,估算产值可达3000万元。今年4月举行捕捞仪式,这是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捕捞“第一网”。山东深海冷水团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冷水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飞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预计5月份对外销售在几万公斤。

从2012年董双林教授团队提出养殖技术方案,到“第一捞”上市民餐桌,这个承载了山东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梦想的项目,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多远?

张飞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第一捞”上餐桌,仅仅意味着完成了产业化第一阶段工作,加工、销售这些环节还在摸索中。这个产业链很长,我们还在蹚路子。

张飞说,现在这个养殖模式,孵化、疫苗、码头,加工基地分散各处,公司正在梳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想集中起来,把加工厂和码头建在一起,把综合成本降到最低;还要建活鱼运输船,养殖工船,这几项加起来投资大概在10亿左右。现在最大问题是码头选址,公司正等待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批复落地,以推动码头选址。


身价上亿的深海养殖装备PK:重资产高技术高门槛
2019年,隶属于青岛市黄岛区的国有投资平台青岛海洋投资集团与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山东深海冷水团海洋开发有限公司,青岛海投占51%股份,万泽丰占49%股份,在黄海近海圈定了629公顷的海域使用权,用于大规格三文鱼苗种培育。这是青岛海投首次以国资身份控股、运营一家公司。青岛海投进入的是一个什么产业赛道?我们从深海养殖装备这一环来看看——

2017年6月,由武船重工制造的全球最大的深海养殖场“海洋渔场1号”交付给挪威三文鱼养殖业第3号巨头SalMar公司。这个庞然大物直径110米,20层楼高,水下部分45米,重达7693吨,单套造价4.2亿人民币,一个养殖季可养殖150万尾鱼,出产三文鱼8000吨,产值1亿美元以上。

这个智能网箱装配了200多种传感器,数量达2万余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聚集了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智能养殖、自动化保障、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整个网箱由8根缆索连接海底固定,能抗风12级强风,使用寿命25年。新华社在对“海洋渔场1号”的报道称,“海洋渔场1号”即便在挪威也具有划时代意义,这种大型高端智能养殖装备标志着海水养殖模式的升级换代,这种体量的装备仅挪威市场容量就超过100套。从国内市场看,仅考虑南海资源,就可形成3600亿元的渔业装备市场。

所以,2018年6月,由万泽丰投资1.15亿元的“深蓝1号”被投到黄海冷水团海域,央视在报道中不吝于称它为“国之重器”——这是一个周长180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的全球第二大深远海网箱,设计年养鱼30万尾,预计年产值1.2-1.5亿元。

2019年7月,造价1亿多元的“深蓝2号”已开始设计、建造。“深蓝2号”养殖容积是1号的3倍,可养殖近百万尾三文鱼。

在被打上了“国之重器”的名单上,还有“海峡1号”、“长鲸1号”、“澎湖号”、“福鲍1号”等大型装备,养殖了鲍鱼、大黄鱼、三文鱼等高价值海产品。这些身价上亿的海洋装备,为深远海养殖树起了重资产高技术门槛,其制造商都是上海振华重工、武船重工、中集来福士这些装备界大佬。除了设计制造外,这些大型海洋装备还集成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养殖系统,使这些产值上亿的大型深远海渔场的管理并不需要很多人。

这也意味着全球深远海养殖背后的这场装备竞赛,也是一场积淀了行业深度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发能力的比拼。此次黄海冷水团海域5月份收鱼,从网箱中捞鱼的吸鱼泵设备还需从美国进口。现在国际通行的作业方式是靠巨大的吸鱼泵将网箱中的活鱼吸进运输船的海水仓中,运至码头后,再用吸鱼泵将活鱼直接泵到附近的加工车间。

微信图片_20200511231830.jpg

这是挪威一家大型三文鱼养殖企业的作业现场,活鱼运输船和码头上的加工厂直接对接,通过吸鱼泵直接把舱内活鱼送至加工厂。
这个项目一起步,便面临和挪威现代养殖业的竞争
大型海洋装备仅仅是三文鱼海水养殖产业链中的一环。董双林教授在近日山东省政协举行的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远程调研会上说,这个项目需要对黄海冷水团水温变化进行持续研究;需要物联网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育种上目前是从美国、挪威、冰岛、丹麦等国家进口三文鱼卵,这个环节还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疫苗研发上面临资源整合的问题;在养殖技术的研发上还需要其他平台支撑。

为什么挪威三文鱼养殖业在全球实力最强?董双林说,挪威几乎举国几十年就研究一条鱼——他们把大西洋鲑研究透了!

微信图片_20200511231834.jpg

在经历一系列收购后,挪威排名前几位的三文鱼养殖巨头,都是集育种、饲料、淡水海水养殖、活鱼运输、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运作,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挪威顶级三文鱼养殖公司,淡水都做到循环利用;新型声呐系统智能监测三文鱼进食过程,有效减少饲料浪费;视频系统监控养殖网箱,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替代人工分析,远程决定投喂量;引入可追溯系统,密切跟踪三文鱼健康和捕捞状况。挪威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设置了很高的行业门槛。

视频监控系统追踪大型深海网箱里的三文鱼,进行自动投喂。

就三文鱼鱼卵来说,挪威有几家大型三文鱼孵化工厂,在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从挪威进口鱼卵并不时时都顺畅。美国也紧追不舍,其转基因三文鱼已批准上市。

挪威是全球三文鱼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2019年产量达到120万吨左右。2017年7月,中国取消了对挪威三文鱼的进口限制。来自挪威海产局信息显示,挪威对中国三文鱼出口量从那以后翻倍增长:2017年4000吨,2018年12057吨,2019年23525吨。

目前,90%的挪威三文鱼是在中国境外消费的。中国拥有3亿中产阶层,中国市场年三文鱼需求能达到25万吨以上,目前主要靠进口,庞大的市场潜力远远未被激发出来。现在,挪威、智利都在发力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国。

去年8月,SalMar与大润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挪威海产局在盒马鲜生门店进行产品促销,进军中国新零售渠道。在物流上,去年1月从奥斯陆飞往天津的中挪首条直飞货运航线正式开通,从挪威向中国运送海产只需要11个小时。

从2020年1月6日开始,挪威三文鱼的广告开始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主要地铁站。挪威海产局表示在2020年要重点发力中国的消费市场。

这意味着,中国三文鱼深远海养殖产业从起步起,便面临与挪威这样成熟的现代深海养殖业的竞争。即便处于一个全球化贸易体系,由于挪威在养殖种质上的垄断地位,中国海水三文鱼养殖业难免有被“卡脖子”之忧。董双林透露,目前除自主开展三文鱼制种工作外还正在与挪威相关鱼卵公司洽谈合作,以解决这个瓶颈问题。

董双林教授说,国内三文鱼养殖优势在于:离消费市场最近,物流成本低;深蓝1号所在海域冬天水温不低于9摄氏度,养两年就能长到5公斤以上,而在挪威养殖三文鱼需要两年半,生长周期更长;另外,黄海冷水团海域远离海岸,水质好,鱼病少;加上我们的用工成本低,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很突出。
政府该做什么?市场该做什么?
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路子的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现在正进入产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政府该做什么?市场又该做什么?

现在,各方都翘首以盼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获批落地。深远海养殖涉及到国防、航运等因素,要远离航线、要在非军事区域作业,投资者权益如何受法律保护是首要问题。要知道,把一个超级网箱从深远海拖走挪个地方,就要花费上千万。目前海域使用权最长期限为15年,且仅限12海里之内的领海区域,这也影响了企业投资深远海牧场的积极性。未来,各种创新政策在试验区是否可以先行先试,用政策红利突破目前深远海开发的瓶颈。

董双林透露,现在申报的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主要在离陆地130海里(约250公里)的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包括海上核心区及陆地配套研发、苗种、加工和装备制造基地。青岛以黄海冷水团冷水鱼类养殖为核心,围绕冷水鱼养殖产业链,重点发展深远海养殖、种苗、疫苗、饲料、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食品、海洋物联网、冷链物流、餐饮服务、海洋旅游等产业。

这个试验区规划,到2025年或稍长的时间,建成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10座,养殖高价值冷水鱼1000万尾,产值20亿元,形成较为完备的深远海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产业链,带动形成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从目前透露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个试验区是要打造一个我国深远海绿色、智能养殖超级平台,这相当于是在黄海搞一场规模宏大的海上“新基建”。这个试验区一旦落地,山东现代海洋渔业无疑会开创一个新格局,这对山东现代渔业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现在,政府层面如何加快推动这场海上“新基建”的公共设施建设,比如远洋大数据传输系统、能源供给、物流补给、陆基保障设施等,这是一个关键点。

三文鱼深远海生态牧场是建在130海里之外的我国专属经经济区内,目前中国对在专属经济区进行养殖活动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在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远程调研会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呼吁,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尽快出台山东省海洋专属经济区深远海开发保护条例。

“山东出台深远海开发保护条例,就是最大的营商环境建设。”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在调研会上说,这个项目是山东在海水养殖转型升级上的关键一步,要在专属经济区法律条例建设上先行先试,把海域使用的基础设施完备起来,进行开发利用。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在调研会上强调的这个项目需要的另一大创新,就是融资方式的创新。从目前这个项目进展看,资金问题已经成为该项目的一大瓶颈。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项目的资金问题背后,政府补贴方式需要创新、企业融资方式需要创新,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更需要开放和创新。

在产业成长“婴儿期”,政府“扶一把”非常关键,那么政府怎么帮扶成效最高?截至目前,黄海冷水团绿色规模化养殖项目已获得各级海洋渔业扶植资金9450万元,但这些扶植资金加起来也仅相当于建造一座“深蓝1号”,而这个产业所需的资金量早已经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想。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员在调研会上透露,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落实了部分专项资金,但距国家批复的试点方案约53亿元的总投入还存在较大缺口。今年按照省里相关部署,将海洋牧场建设直接补助资金调整为股权投资。

山东冷水团公司在情况汇报中建议,引导地方财政设立的投资基金参与到深远海养殖开发中;支持深远海养殖企业利用现代金融手段融资,鼓励风险投资进入深远海养殖领域。

那么,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黄海冷水团项目中,以加快这个政产学研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日照民企万泽丰已经砸进去真金白银3个亿了
董双林说,深远海养殖风险较大,各种不确定性很多。“深蓝1号”标准是按抗50年一遇的台风设计的。但一旦14级以上台风刮起来,保险公司如何兜底?目前,山东省渔业尚未被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商业性保险也刚起步,未对水产养殖业形成大面积覆盖。

这种重资产高风险特征,使得这个产业在没有蹚出一条成熟路子前,社会资本或产业资本不敢贸然介入。

2012年,董双林团队提出黄海冷水团鲑鳟鱼养殖技术方案后,中国海洋大学的这个产学研项目接触过多轮投资人。

威海成山头离黄海冷水团很近,只有10海里左右。2012年,当董双林教授和威海方面接触时,他手里已有一个技术方案。当时,威海海参养殖非常成熟火爆,相当于躺着挣钱,对于这种项目民营资本非常谨慎。

后来大连獐子岛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2014年双方签了协议,没想到后来出了扇贝事件,合作搁浅。

2014年底,第一个敢拿真金白银砸到这个项目里的日照民企万泽丰出现了。万泽丰前身是建码头的,想转型做养殖。这个项目开始计划投资5000万-7000万,用高密度聚乙烯深海网箱养殖,采取小步快跑方式,每年增加养殖量。没想到实地养殖后发现该网箱在深远海根本禁不起台风袭击。

2017年7月,万泽丰又出资6300万元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养殖工船,这条船总长86米,养鱼水舱2200立方,可抽取海面下40米的低温海水养殖三文鱼。同年,养殖工船结合高密度聚乙烯深海网箱完成了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的技术路线验证。

面对台风,用高密度聚乙烯深海网箱在深远海养殖三文鱼总是让人提心吊胆。当时,武船重工正在给挪威制造“海洋牧场1号”。万泽丰的董事长李红到现场一看,对董双林说,我们也要造一个能让人睡得着觉的网箱。投资1.15亿的“深蓝1号”出炉了。

万泽丰还投资9500万元在日照、沂水建设三文鱼苗种培育、驯化基地。前前后后,这家日照民企先后投入3亿元用在黄海冷水团项目上。这期间,作为民企万泽丰一直遭遇融资难题,仅靠自筹资金和有限的财政扶植资金支撑,这也是投资山东海洋牧场的民企碰到的典型问题。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对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有关情况汇报中谈到,象深远海养殖这样的新业态的培育、推广需要多年连续攻关,需要多方通力合作,企业、科研单位单打独斗难以做到。

所以,等到“深蓝2号”投建时,万泽丰引进青岛海投,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也是必然之举了。

2019年6月,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青岛参加正和岛创变者年会时,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在做过尽调后认为时机还未成熟。

刘永好又在顾虑什么呢?

最惊险的一跃:产业资本如何介入?

深远海绿色养殖平台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产业链更长更复杂。投资者的眼睛是犀利的——

深远海养殖是个系统工程,苗种繁育、饲料、疫苗等研发需要科技支撑,大型海洋装备因地因(养殖)种而异,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落地也因地因种而异,这些装备和技术的研发也都需要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支撑。另外,特定海域养殖容量评估,捕捞、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环节衔接等问题更需要多学科、多产业密切合作。

自2015年山东“海上粮仓”工程开始,该项目得到了山东省、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强力支持,现在又得到科技部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的支持。董双林透露,参与该项目的科研单位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现在5个省市的10几个。

要引进资本这个“加速器”,山东冷水团公司正在从产业链每一个环节来梳理优化,在这个项目第一阶段商业性收获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刻,把这个项目的技术路径、产业模式清晰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要打通整个产业链条,才能吸引资本进入,快速启动第二阶段发展。张飞强调,这个项目一定要开放,以吸引优质的产业资本进入。采取什么融资方式,引入什么量级的合作伙伴和资源,和这个项目的战略定位紧密相连。

中国三文鱼消费市场已经被唤醒,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国吸引了全球最顶级的渔业企业在此逐鹿。怎么快速建立起一个市场化的高效配置的产业生态,对标全球最先进养殖技术,形成一个开放平台,聚集、整合产业链每一环最强资源,撬动这个项目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这个承载了培养千亿级产业梦想的海上“新基建”项目,最后必定要走到这一步。

青岛本身在海洋经济上有优势,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内海水三文鱼养殖技术研究高地,从育种、疫苗、饲料、病害、淡水苗种培育、海水成品鱼养殖上,董双林教授团队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已多年;青岛每年举行国际渔业博览会,搭建了一个国际性行业交流平台;青岛还可以撬动自贸区的政策红利,一旦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落地,以黄海冷水团这个顶级稀缺资源为依托,把青岛建成三文鱼深远海养殖产业链集群聚集地,聚集国内外各方高端资源,直面全球竞争。“那么谁去做这件事?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竞争,需要培育现代企业集团,培养链主企业,需要加码产业生态建设。”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在调研会上说。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推荐阅读:垃圾分类真的来了!日照市42个小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推荐阅读:2020年4月份日照驾校考试合格率排名信息公布

 

来源:日照圈,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