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圈(www.RiZhaoQuan.com)日照人自己的新闻自媒体网站,立足日照本土,聚焦本土民生,服务日照人民~

热泪盈眶!这是中国救援队从心中流出的歌!

2019-04-18 11:59:49 投稿人 : 那一城 围观 : 1854 次 0 评论

中国救援队医疗组队员回忆——

在莫桑比克的12个日日夜夜

“临收队之前,我们望着贝拉皎洁的星空,心里感到很平静、很欣慰,因为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履行了国际救援职责。”回国已经一周,应急总医院的20名中国救援队队员回想起在莫桑比克的时光,仍激动不已。

3月15日,非洲东南部遭受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莫桑比克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受莫桑比克政府邀请,中国派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开展国际救援。应急管理部组建的一支65人的中国救援队飞赴莫桑比克重灾区贝拉市,开展为期12天的国际救援。

在这些队员中,包括一支医疗组成员为20名来自应急总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的职责包括保障全体队员的身心健康、为灾区民众提供医疗诊治、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实施防疫消杀等。救援期间,医疗组治疗3337人,洗消33.08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国际社会、莫桑比克政府和当地人民的高度称赞,向国际社会展现出应急管理部组建的中国救援队的良好精神风貌。

最危险的任务我们上

中国救援队远赴莫桑比克是中国救援队成立以来的首次国际救援行动,与我国派出的历次国际救援行动相比,这次救援任务困难较大。

“一是对非洲的自然环境不熟悉,灾区情况复杂。二是有传染病疫情爆发,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医疗组负责人朱伟说。

接到任务后,应急总医院高度重视,从人员选拔、物资准备、药品储备等方面进行了通盘考虑,尤其是消杀的设备、药品都配齐配足。“不能让灾区再变成疫区。”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智说。因为队伍的专业水平高、保障充足,特别是人员不畏艰险,因此,中国救援队敢于深入灾区一线开展救援。

“我们为什么敢去?第一,中国救援队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到灾区开展人道主义救援,我们是加强中非人民友谊的使者。遇到困难我们不能后退,我们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第二,我们不盲目行事,是科学施救,我们对自己的消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自信。”朱伟表示,多次接触过中国救援队的联合国官员认可了中国救援队的实力,认为这是一支十分可靠的救援队伍。“联合国官员对我们很信任,把联合国营地以及最危险区域的消杀工作都交给了我们。”朱伟说。

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后,医疗队员张涛带队执行一个危险的任务,到确诊霍乱病人的家庭进行消毒。“老实说,我们当时都有退缩的想法,因为实在太危险了。”张涛表示,他们从当地卫生部门的官员和联合国官员口中得知,没有其他国家的救援队愿意执行这项任务,因为那儿不仅十分危险,而且环境很差,就连莫桑比克本国的医务人员都不愿去。

最终,张涛带着队员去了。早晨7时50分出发,在高温下连续工作近4个小时,也不敢喝水。他们圆满完成了这次艰巨的任务。

要把活儿干完、干好

灾区救援任务总是充满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当地医院医生把张涛他们带到一个街区,告诉他们,这里许多家庭都有霍乱确诊患者,都需要消毒。队员们二话不说,穿好防护服,不顾疲劳,连续战斗,为16个患者家庭及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消杀。张涛说:“我们再苦再累,也要把我们能干的活儿干完、干好!”

“我们对张涛特别佩服。在那种环境下,当地温度极高,护目镜上全是水雾,什么都看不清,他还能保持冷静,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保护好队员,时机把握得相当精准。”队员王冀表示。

因为应急总医院提前预判可能有疫情爆发,医疗组出发时就带足了消杀设备和药品。张涛带着一套消杀设备给当地卫生部的官员做演示时,当地卫生官员对消杀设备非常感兴趣,专门派一个人盯着,从头学到尾。救援任务完成后,中国救援队向莫桑比克相关机构捐赠了五套消杀设备。

“当地医护人员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我们去了。因为我们是纪律队伍,我们肩负着责任与使命。我们是在严格按程序进行消杀,是要真正给非洲人民做事情,不是作秀。”朱伟表示,中国救援队总是主动深入重灾区,到灾民安置点给妇女和儿童进行救治,给他们提供最直接、最需要的服务。

“我们是想真正帮他们做一些工作,因为当地的卫生条件非常差。我们设立的医疗点是在他们的灾民安置点里面,我们面对的是最基层的普通群众。”负责救治妇女儿童的队员黄蕊表示,中国救援队在诊治患病灾民的同时,还积极给当地灾民宣传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防疫知识,有效缓解了当地政府的压力,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手指被汗水浸得发白

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中国救援队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贝拉市。一下飞机,专门负责物资管理的吴军玲就把防蚊药和抗霍乱的药品分发给队员,这让所有队员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因为当地蚊子很多,个头大,也没有嗡嗡声,防不胜防。蚊子传染的疟疾,正是当地的流行病之一,就像感冒一样普遍。由于吴军玲的迅速反应,在整个救援过程中,队员们没有腹泻、高烧,也没有出现疟疾症状。

到了营区,范超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周围的环境,确定消杀重点。针对不同区域配置比例不同的消毒液,以便进行科学消杀。已到退休年龄的范超云,腰椎本来就不好,还背着30来斤重的消杀设备不断上下楼,给营地进行消杀,每天消杀两次。“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先做消杀,至少保证我们所处的环境都是安全的,然后才能谈得上实施救援。”王冀说。

年轻的医疗队员,每天要给执行任务回来的队员、志愿者近百人进行消杀,且要消杀三遍,每一遍都得从头到脚进行十分细致的消杀,工作量很大。范超云和队员们穿着防护服进行消杀时,一会儿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他们脱下的防护服能拧出水来,头发全湿了;手套摘下来,里面全是水,因为长时间被汗水浸泡,手指皮肤发皱发白。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医疗队员们都主动冲在最前面,进行消杀。“因为我们是专业人员,应该把最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哪儿最危险,我们就先上。”范超云说。

相比于身体的疲乏和未知的危险,消杀工作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缺水。因为配消毒剂需要水,但灾区经常断水,范超云和吴军玲只能不断地捡空的饮料瓶子,事先到营地装满水,并尽可能多地带上消毒剂。“我们都说自己是捡破烂的,我还得用绷带把饮料瓶拴在一起,怕被风吹跑了。”吴军玲笑着说。

感觉下一分钟就要虚脱

除了繁重的消杀工作,中国救援队的另一项工作是每天深入灾区一线给妇女儿童检查诊治。由于是唯一一支深入重灾区一线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的队伍,每天来寻求治疗的人特别多。医疗组第一天去的疫区是一个村子,人特别多,把救援队的凉棚围得水泄不通。“我一看,有很多孩子,其中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正发高烧,我们立刻开始给孩子进行诊治。”负责给儿童看病的儿科医生邵俊彦说。

还有一次,救援队去一个离营地80多公里远的灾民安置点,由于路途崎岖,皮卡车底盘不停与地面摩擦,人更是一路颠簸。一到那儿,队员们还没下车,就看见那儿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一些人已经排好队。据目测,现场差不多有5000人。孩子那一队,至少已经排了五六百人,而且很多是背一个、抱一个、再牵一个。“我们当场惊呆了,当时就想这工作量得有多大啊!”黄蕊回忆说。

为了提高诊治效率,救援队将病人进行细分,提前量体温,再分成发烧的、不发烧的以及内科的、外科的,还专门安排了一名发放药品的人员。从11时多到15时多,队员们持续接诊,在高温酷暑下,每名队员都在竭尽所能、高速运转,而队伍似乎没有尽头,队员们口里不停地喊着“下一个、下一个”。

“时间过得非常快,四五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根本没时间干别的。那天,我们看完这个,一抬头,又来一个,感觉只要抬头,面前永远有病人。”王冀说。内科那一队也没有尽头,儿科是最多的。除了灾民安置点的病人在排队以外,周边村子闻讯而来的灾民也在不断涌来。队员们中午根本没办法吃饭,也没时间喝水或者上厕所。在这种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所有队员都大汗淋漓。就连当地一个负责跟随队员们了解疾病发生情况的医生,都因为太累,说体力有些吃不消。

“再累也要坚持住,因为还有好多人在排队等着。我们感觉下一分钟就要虚脱了,但都是咬着牙,终于坚持到最后。”黄蕊说。为了安全,队员们必须在天黑之前撤离,但看着灾民们渴求的眼神,队员们还是坚持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

“他们有的已经排了好几个小时,不给他们看,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黄蕊说。那天,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她才顾得上抬起头。

可惜没能看更多的孩子

“那些灾民真的很可怜,尤其是那些孩子,看着让人心疼,我就想着能多救一个就救一个。我觉得看一个就要起一个的作用,因为现场条件和时间有限,但也要尽力,给一部分孩子解除痛苦。现在想来,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邵俊彦说。从莫桑比克回国后,邵俊彦还一直担心有几个肺炎高热的孩子后续能否得到继续治疗。

救援队队员王冀还记得,每天救援队要走的时候,灾民总是围着他们,不停地问“tomorrow、tomorrow……”队员们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总是点头表示第二天一定来,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坐上回营地的车。忙碌了一天的队员们上车后连话也不想说,都在拼命喝水,好多队员都因此出现低血糖、脱水、虚脱等症状。

一个叫安娜的小女孩,得到救援队的救助之后,到处打听中国救援队,拖着伤腿走了几十里路,找到中国救援队的医疗组。“她如果不信任我们,不感激我们,不会跑这么远的路找到我们。遗憾的是,我们没办法救助更多的孩子。”黄蕊说。

中国救援队队员们回忆起在莫桑比克救援的艰辛时,显得云淡风轻,但提到当地灾民期盼的眼神时,总是说“十分遗憾”或“真希望他们能好起来啊”。回想起12天的救援时光,大家还记得,中国救援队内部互助互爱,像一个大家庭,队员们总想着自己多干一点,就可以让其他队员减轻一点工作或避免一些危险。

药剂师李维为了保证霍乱疫苗不出问题,在14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一直抱着冰箱,不敢躺下休息,以防因飞机颠簸导致冰箱断电,疫苗失效。“大管家”吴军玲每天都在营区巡逻,即使顶着烈日、饱受蚊虫叮咬,也要管理好物资。负责处理伤口的贾志伟蹲下就没起来过,一直在给病人擦洗伤口。队员杨敬由于一直低头换药,在烈日下,两只耳朵的背后晒得特别黑……这样的事情在救援过程中还有很多。

队员们都说,在莫桑比克升起五星红旗的那一刻,在唱着《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所有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在那一刻,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使命的光荣。此次赴境外开展人道主义国际救援,中国救援队为中非友谊的桥梁、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来源:日照消防

推荐阅读:

好样的!母子落水,日照这几位青年挺身而出!

日照市区这4个路段全封闭施工!请市民注意绕行

来源:日照圈,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